This feed does not validate.
In addition, interoperability with the widest range of feed readers could be improved by implementing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line 34, column 0: (11 occurrences) [help]
<site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33236058</site> <item>
line 240, column 0: (2 occurrences) [help]
<description><![CDATA[針對這次國會職權法修法 (正式名稱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申請釋憲案, 憲法法庭的判決已經出爐: 憲 ...
line 383, column 0: (10 occurrences) [help]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3165627 ...
line 383, column 0: (10 occurrences) [help]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3165627 ...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3165627 ...
line 383, column 0: (10 occurrences) [help]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3165627 ...
line 383, column 0: (10 occurrences) [help]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3165627 ...
line 543, column 0: (7 occurrences) [help]
<p><a title="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9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rss version="2.0"
xmlns:media="http://search.yahoo.com/mrss/"
xmlns:content="http://purl.org/rss/1.0/modules/content/"
xmlns:wfw="http://wellformedweb.org/CommentAPI/"
xmlns:dc="http://purl.org/dc/elements/1.1/"
xmlns:atom="http://www.w3.org/2005/Atom"
xmlns:sy="http://purl.org/rss/1.0/modules/syndication/"
xmlns:slash="http://purl.org/rss/1.0/modules/slash/"
xmlns:georss="http://www.georss.org/georss"
xmlns:geo="http://www.w3.org/2003/01/geo/wgs84_pos#"
>
<channel>
<title>終極邊疆 BLOG</title>
<atom:link href="https://blog.serv.idv.tw/feed/" rel="self" type="application/rss+xml" />
<link>https://blog.serv.idv.tw</link>
<description>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description>
<lastBuildDate>Mon, 18 Nov 2024 09:44:10 +0000</lastBuildDate>
<language>zh-TW</language>
<sy:updatePeriod>
hourly </sy:updatePeriod>
<sy:updateFrequency>
1 </sy:updateFrequency>
<image>
<url>https://i0.wp.com/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05/04/cropped-Me-at-Flickr_400.jpg?fit=32%2C32&ssl=1</url>
<title>終極邊疆 BLOG</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link>
<width>32</width>
<height>32</height>
</image>
<site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33236058</site> <item>
<title>遊民週記 31: 2024 田中馬 半馬</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31/</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31/#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18 Nov 2024 09:50:55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運動.初心]]></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category><![CDATA[running]]></category>
<category><![CDATA[田中馬]]></category>
<category><![CDATA[路跑]]></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713</guid>
<description><![CDATA[去年(2023)的田中馬跟渣打馬強碰,結果被強者我朋友拉去跑了渣打馬。他破了PB我跑爆了。當下兩個人的共識是:今年一定要再回田中馬吃飽喝飽。
田中馬真的不適合競速,不管是賽道的人群、路旁的豐富補給、以及鄉親熱情的歌舞歡唱。以前有句話說: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我這幾年對田中馬的感想是,想要感受賽事熱情、想要體驗澎派補給、想要有鄉親的加油打氣讓你完跑、想要讓自己的初馬或是初半馬有美好的回憶... 那就選田中馬吧。
而想要PB,不管是破4、破2、或是破PB的人啊,還是選擇其他的賽事吧。為了你好,也為了賽道上其他悠閒的跑者們好。]]></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去年(2023)的田中馬跟渣打馬強碰,結果被強者我朋友拉去跑了渣打馬。他破了PB我跑爆了。當下兩個人的共識是:今年一定要再回田中馬吃飽喝飽。</p>
<p>田中馬真的不適合競速,不管是賽道的人群、路旁的豐富補給、以及鄉親熱情的歌舞歡唱。以前有句話說: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我這幾年對田中馬的感想是,想要感受賽事熱情、想要體驗澎派補給、想要有鄉親的加油打氣讓你完跑、想要讓自己的初馬或是初半馬有美好的回憶… 那就選田中馬吧。</p>
<p>而想要PB,不管是破4、破2、或是破PB的人啊,還是選擇其他的賽事吧。為了你好,也為了賽道上其他悠閒的跑者們好。</p>
<hr />
<h2>今年的完跑策略:</h2>
<p>因為今年是以「吃好吃飽吃到開心難忘」為目標,所以跟跑友訂好了這次的完跑策略:</p>
<ul>
<li>大補給站必停,是停下來好好吃的那種停。賽前我們選了四大補給站:烤大豬、維力炸醬麵、甕窯雞、跟王品牛排。其他的補給可以用走的進行補給;這四站一定要停下來,你可以坐在八堡圳旁,看著水流 (今年的水流帶著灰泥,我笑說這是肥沃的象徵)和對面步行的健跑組,好好地吃完一碗麵,然後跟補給站的底迪說:「再來一碗」;或是你可以在攤位最多最熱鬧的甕窯雞補給站,三心二意地想要排等著下一批出爐的雞肉,還是前方那台胖卡鐵網上滋滋作響的烤牛排和香腸,亦或是再往前那攤現炸的地瓜球?一邊煩惱手上喝到一半的啤酒怎麼辦?另一隻手上的冰棒會不會融化…</li>
<li>參加半馬,而不是全馬。沒錯,半馬比較難抽,可是根據我們經驗,全馬跑回來好吃的都被掃光了,而且就算還有,跑到後面你也吃不下。田中的全馬,是留給需要被加油打氣才跑得動的人…</li>
<li>強制自己把完賽時間控制在關門前10分鐘,也就是3 個小時又20分鐘左右。這樣要排隊的時候才不會心慌。</li>
<li>不用搞什麼賽前超補了,也不用特別準備什麼能量膠。</li>
</ul>
<p>策略基本上是成功的,實際實行的時候,還有一些小地方要注意:</p>
<ul>
<li>為了環保,有人會自備環保杯。今年我還看到有人自備環保餐盒和餐具。</li>
<li>這種跑法重點在讓自己在肚子飽飽的情況之下,還可以跑得動。</li>
<li>如果心不能定,又想吃又想成績好看一點,就會淪為間歇跑 XD</li>
<li>我瞄到竟然有補給站除了食物外,還有按摩服務。之前跑到社頭可以拿補給攤位上的襪子已經很讓我吃驚了。現在除了eat whatever you can 跟 take whatever you can 之外,竟然還有 relax whatever you can。天啊!</li>
<li>人太多,要跟跑友約定好一同行動跟不小心被人群衝散時的方案。例如穿件比較特別的衣服,或是先約好幾個集合的地標。</li>
<li>因為是以關門跑為目標,所以雖然會場有雷雕服務,但我們都慚愧到不敢去 XD</li>
</ul>
<hr />
<p>回來看完賽獎牌,發現田中馬真的對我而言,是獨特的回憶和存在。</p>
<p>第一次參加路跑賽事 (2016田中馬10K),</p>
<p>第一次全馬/初馬 (2018田中馬42K),</p>
<p>第一次在馬場坐上救護車,被許許多多的人幫助。(2019田中馬42K)</p>
<p>第一次不戴耳機,不靠音樂和podcast,完成一個半馬。(2024田中馬 21K)</p>
<p>每次回田中跑馬都還是會去打聲招呼的人們,即使我們是一期一會。</p>
<p> </p>
<p>也許再過個兩三年,我會再報報看全馬,享受在熱鬧的加油聲和炎熱的天氣裡,跑馬者的孤獨;但現在的我,只想繼續享受田中鄉親給我的溫暖和力量。</p>
<p>就跟回家一樣。</p>
<p>謝謝了。</p>
<p> </p>
<hr />
<p> </p>
<p>ps. 今年找不到田中馬選手之夜的直播連結,懷念某年在現場、另一年在旅館看直播的日子。<br />
ps2. 手機開省電模式,還是沒有辦法應付半馬的電量消耗。看來用手機錄影紀錄不是個好方式。要嘛回歸拍照,要嘛要另外準備一台Go Pro了。再說吧。</p>
<p> </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31/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11/54141347966_2cb15535e8_b.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713</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30: 財務盤點筆記 (6個月之後)</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30/</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30/#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11 Nov 2024 09:05:51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FIRE]]></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702</guid>
<description><![CDATA[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上次的經驗,這一次盤點自己的財務,回顧並檢討這段時間的財務狀況 (包括收入跟支出),比上次快了一些。盤點的部份只花了半天,另外半天把TODO裡一些可以馬上做或是很快做完的事項先做一部份。順便也用google 視覺化了一些圖表,讓未來的自己更開心一些。
盤點的架構跟上次一樣,分成支出、收入、跟結論三大區塊。每個區塊會有數字盤點跟檢討。但放上 blog 會是精簡並且刪除一些敏感資訊的版本,但應該不影響我觀點的呈現。還請見諒。]]></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美國總統大選,應該是這禮拜很多人關注的話題吧。川普選上後,對台灣的態度,對台灣的影響,疑美論,美國放棄台灣論等等,又要冒出來了。有趣的是,「保護費」一說,好像得到了適當的破解。「如果繳一些錢就可以得到美國的保護,那何樂而不為?」畢竟現在的台灣,還沒那麼缺錢。<br />
如果有一定的安全感,經濟、生活、和社會滿意度應該會再提高。</p>
<p>本週看了頭號外交官S2,這部劇會讓人想到在職場上忙碌又運籌帷幄的日子,但還沒來得及讓人立下「啊是不是要回到那種日子」,很快又被劇裡的夫妻吵架給打斷了。第二季不能說不好看,只是最後要接到第三季的轉折有些讓人錯愕。就放著,等之後的第三季吧。</p>
<p>兩三週前,孩子開始抱怨家裡的網路卡頓,害他在緊湊的電玩戰鬥裡被KO。本來以為是個人技術的牽拖,因為同時間其他裝置並沒有網路卡頓的問題。後來交叉分析後,發現是因為舊的 iPad 6代 升級iOS之後,變得超lag的緣故。(但遊戲是顯示網路紅燈)。因為iOS 無法降級,在清後台等作法都無效之後,決定再買一台新的iPad。本來想說10月底的發表會會有新iPad,但看起來因為供應鏈的delay,可能要等到明年Q1 才發表。看了每次哀嚎而來借手機的孩子,決定在這個時間點買了兩年之前的 iPad 10代,以換得耳根的清淨。</p>
<p>經過一週的測試之後,除了耳根子清淨一點之外,也肯定了一件事:扣掉電玩卡頓之外,其實舊的 iPad 6 已經夠我用了 XD</p>
<p>好了,進入本週的主題:盤點6個月後的財務狀況。<br />
對照參考/前情提要在這邊:《<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08/nomad-wk-19/">遊民週記 19: 財務盤點筆記 (3個月之後)</a>》</p>
<p><span id="more-7702"></span></p>
<hr />
<h2 class="entry-title">財務盤點筆記 (6個月之後)</h2>
<p>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上次的經驗,這一次盤點自己的財務,比上次快了一些。盤點的部份只花了半天,另外半天把TODO裡一些可以馬上做或是很快做完的事項先做一部份。順便也用google 視覺化了一些圖表,讓未來的自己更開心一些。</p>
<p>盤點的架構跟上次一樣,分成支出、收入、跟結論三大區塊。每個區塊會有數字盤點跟檢討。放上 blog 會是精簡並且刪除一些敏感資訊的版本,但應該不影響我觀點的呈現。還請見諒。</p>
<h3>支出檢視與檢討</h3>
<p>回顧過去六個月的資料,支出趨勢YoY呈現穩定減少,具體表現如下:</p>
<ul>
<li><strong>月平均支出</strong>:這三個月(8~10)較前一個週期 (5~7) 月圴支出多了40K。乍看之下嚇了一跳,但進去分析後發現只是因為到了交兩個孩子的補習費以及年度保費,所以支出上升。如果跟去年同期比 (YoY) 其實減少的幅度還是維持穩定。</li>
<li><strong>累計年支出</strong>:利用截至目前累計支出,去外推預估全年估計支出,應該會到達、甚至小小超過在 FIRE 設定的第一年提領金額 (目前設定比例是4%)。但因為有1~4月在職的干擾,實際FIRE年支出應該會比這個數字小20%左右。</li>
<li><strong>年增減變化</strong>:月支出相比去年下降約30%,季度支出兩年來也減少了32%以上。</li>
</ul>
<p>在支出減少方面,吃的(飲食類)其實沒有省下太多錢。目前雖然有部份是自己下廚,就食材方面好像省下一些錢,但就單月統計還是維持高檔。之後應該去分析原因為何 (列入TODO),看看是不是因為通膨的關係,讓飲食的部份並沒有變少。另外10月初,在高雄住了10天,該段時間飲食支出幾乎為0。這算是轉嫁到外部…所以實際飲食支出應該沒有下降。</p>
<p>家庭/孩子支出因為省下了安親班,平均一個月可以省下10K。算起來一年加上暑假,可以省下 150K,但要付出時間成本、時間被切割、以及接送時間的代價。算起來我每週因此減少的個人時間大概在20個小時左右。一個月大概在80個小時左右。換算起來用每一個小時去省125元 XD …. 但個人時間的減少並不是都消失在虛空中,至少孩子的笑顏無價。</p>
<p>所得稅因為沒有預扣,看起來稅金支出(相較去年)是下降的,但明年五月的時候還是要繳今年的收入的稅。現在只是先估計未來沒有扣稅時的狀態。稅金保險的大宗變成年度的保費,包括個人跟孩子的保費。上次有提,但是還沒做到的,是保險調整的部份。理論上少了公司團保和公司自費保險的保障,應該要重新購買新的商業保險才是。但還沒找到新的保險顧問,舊的保險顧問應該會在Q4才會主動跟我連絡 (送日曆) 。這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預估在2025Q3之前調整完成,不然會影響 2025的保費支出。</p>
<p>目前全年度的支出預估應該會符合FIRE 的提領預期,這是讓人可以稍稍放心的地方。不過就安全風險的部份,如果用現在的提領金額,可能還是有12% 的失敗機率。要嘛就是經濟上行資產提升 (這部份我不能控制),要嘛就是提領金額減少 (這個會遇到之前所提到的<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29/">心態難題</a>。但如果成功把支出的比例從 4.0%往下調15%到3.4%,那麼會有 99.1%的機會成功。如果把1~4月的干擾去除 (減少20%),那麼是有機會的。</p>
<h3>收入檢視與檢討</h3>
<ul>
<li><strong>資產累計變動</strong>:跟3個月前的資產變化不大,主要來自股票漲幅和投資收益。</li>
<li><strong>資產配置調整</strong>:如上次提到的 TODO,把手上閒置/半閒置的資金投入市場,留下定存作為生活緊急預備金。閒置現金類的資金比例從10% 降至4%左右,應該是有點緊但是健康的狀態。投入市場的部份以新建立的收益護盾類為主。 目前是開了一個國內證券的複委託戶,先以 SGOV 跟 YMAG 來建構配息來源。流動性應該沒有問題,只是要注意一下匯率的影響。收益護盾因為是新建立的,預計每三個月會特別拉出來檢視一次。</li>
</ul>
<p>這三個月同時也開始準備2025提領的壓力測試。因應未來的提領策略調整,我把手上的戶頭分成生活戶跟投資戶兩群,每次從投資戶提領出來的生活費只會在生活戶頭裡流動。這樣子在做壓力測試回顧時也會比較清楚。</p>
<p>2024Q3的「大股災/大蕭條」看起來沒有來,接下來要接川普當選的不確定性。市場在等黑天鵝,黑天鵝就不會來……是嗎?目前川普的上任對於全球股市的影響尚未知,但多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包括對台灣/台海兩岸區域的不確定因素)。要審慎觀察。接下來一年,也就是川普上任之後的一年,在壓力測試的同時,也正好自我觀察經濟不確定性對個人資產配置/個人心態的影響。</p>
<p>也因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多了那麼一些些,所以在長期股債配置 (VWRA : AGGU = 7:3) 方面,我可能要再保守一些。除了比例的調整之外,也預計要再移動一些資產進長期的股債配置裡。這部份預計會在下一期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就全部資產 (長期+短期) 來看,股債配置都離 7:3 還很遠。</p>
<p>最後,仍然要繼續尋找 barista。</p>
<h3>結論</h3>
<p><strong>最大的心得跟收穫</strong>:如果小心翼翼地控制支出,目前風險是很低的 (安全性 99.1%)。</p>
<p>但要付出的代價是「必須控制支出」。控制支出對我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有一些「有錢就會任性」的支出時,要再多想一些時間的感覺仍然不好受。這段期間沒有出國或是較高額的支出/旅遊,如果每年有約10萬~20萬的任性支出額度,那應該會過得更加舒服。這件事情就不是操之在我了,如果投資回報/經濟數字是樂觀的,之後應該可以多增列一筆「任性款」的存在。</p>
<p>另外一些 TODO / follow-up:</p>
<ul>
<li>2025/1會開始進行壓力測試。目前支出提領的策略已經寫好 excel,每年固定填入數字就好。</li>
<li>需要分析飲食支出為什麼沒有下降,真的是通膨的原因嗎?</li>
<li>商業保險的重新調整,要找一個適合的保險顧問來進行這件事。以現有的保險顧問優先,但如果2025沒有適合的機會,也開始找尋新的顧問或是保經。</li>
</ul>
<hr />
<p>經歷過 3個月的盤點 (2024/8) 跟 6個月的盤點 (2024/11) 後,下次預計的盤點時間會改為年底 (文章發布是在 2025/1),以配合未來財務上支出提領跟資產再平衡的時程 (每年6月底跟12月底)。有了定期的財務盤點,平常的時候就更不用花心思在這些事情上,可以全心浸泡在生活本身。</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30/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08/DALL·E-2024-08-24-19.50.32-An-image-depicting-a-reflective-and-organized-workspace-where-someone-is-reviewing-their-financial-situation.-The-desk-has-a-laptop-displaying-charts--e1724500422551.webp"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702</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29: 一些對 FIRE 的理解</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29/</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29/#comments</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04 Nov 2024 09:05:22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FIRE]]></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category><![CDATA[財務自由]]></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91</guid>
<description><![CDATA[如果你真正想作的事情,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也就是消費的話。我不會說 FIRE 不適合你。但也許你可以考慮 FIRE,或是選擇繼續工作,有很高的收入,來支應你的消費。畢竟,你要的不是有時間去做某些事,而是有錢去進行消費。消費 (金錢的耗用) 跟時間的消費不一定會相互衝突。]]></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本週的生活愈來愈「忙碌」,即使有一天的颱風假也是一樣。</p>
<p>不知不覺,遊戲又沒有在玩了。作菜和下廚的時間變得更多,但主要是作為一種興趣和研究。反覆地研究一道菜的作法,觀察在不同因子和變數下,出來的成果如何。即使有網路上許多教學文章和影片的幫助,我還是需要自己把手感找出來 — 用某種我認為科學的方式。於是,這種類似料理研究的時段,開始占據我一週的行事曆。往往在回顧一週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類興趣上。</p>
<p>剩下的時間,有不少都投入手邊正在進行的專案了。有更多的時間,我可以更仔細地打磨我的作品。還有三週,繼續加油。</p>
<p>11月有兩場半馬,不過已經抱持著輕鬆的心情,以完賽加上享受風光和氣氛的目標,去迎接賽事的到來。反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自己累積不夠,就不要祈求奇蹟。這樣也可以讓足底筋膜炎持續地緩解…希望啦。</p>
<p>喔,對了。本來用 <a href="https://omnivore.app">Omnivore</a> 這個read-it-later 工具愈來愈上手,甚至還排了計畫要寫一些工具運用其 API 來作一些自動化知識管理。結果 — 本週<span class="css-1jxf684 r-bcqeeo r-1ttztb7 r-qvutc0 r-poiln3">收到一則讓人遺憾的消息: <a href="https://blog.omnivore.app/p/omnivore-is-joining-elevenlabs">Omnivore 要賣給 ElevenLabs 並結束服務了</a>。這意味著我原本打造的 (跟未來規劃要進化的) GTD 流程又要再次修改。短期之內應該是先回到 Pocket 懷抱,之後再看社群上討論有沒有適合跳的船… 當然,把現有的 Omnivore code 自架也是可以,但之後就要自己維護了。</span></p>
<hr />
<h2>FIRE 是指「買東西不用看價格」嗎?</h2>
<p>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財務自由就是買東西不用看價格」,批評 FIRE 的信徒因為需要控制自己每年的預算,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 (例如搬到消費較低的地區)等,所以稱不上財務自由。我覺得,他說得乍聽之下好像沒錯,但也有明顯的錯置。</p>
<p>沒錯的地方是,除了 Fat FIRE 之外,一般的 FIRE 或是 Lean FIRE 還需要控制自己的生活預算。就「消費」上來說,的確不是「完全自由」的狀態。<br />
但錯置的地方是,FIRE 的 FI,是 Financial Independent。財務獨立。財務獨立會帶來自由,但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自由。</p>
<p>FIRE 的本質是更多的選擇權,不是更多的消費權。</p>
<p><span id="more-7691"></span></p>
<p>從一般人對字面上的想像來看,「財務自由」和「揮霍無度」可能很相似 —— 都是不用太在意價格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br />
但「財務獨立」但其實本質完全不同。</p>
<p>財務獨立不是為了揮霍,而是讓我們有能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做出更好的選擇。</p>
<p>FIRE 的核心,是建立在對金錢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努力累積資產,不是為了揮霍,而是為了在人生的重要時刻,有足夠的本錢做出選擇。可能是陪伴家人的時間、追尋夢想的機會,或是幫助他人的能力。而所謂的資產,不是只有財務,更重要的是包括後半段的 <strong>RE</strong> (Retire Early),也就是時間資產。</p>
<p>每個人的時間資產其實不會相差太多,一天都是只有24小時。在已開發的國家,平均壽命也沒有差距太多。但人類的體能、精力曲線受到 DNA 的限制,會在生命中的後幾年快速的下降。扣掉這些年,剩下的我們稱之為健康餘命。</p>
<p>我們的健康餘命再扣掉孩時的時光、就學讀書、出社會工作 (現在的人已經比過去晚了)、結婚/撫養小孩 (這也是比過去晚)、以及工作累積資產的時光。嚴格說起來,所剩不多。所以就我個人想要FIRE 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後半段 (提早退休)。</p>
<p>因為提早退休,我才有更多的時間資產,更多的選擇權,去執行你在人生後半段想作的事情。<br />
而前半段的財務獨立,只是確保在享用時間資產時,不必為了財務狀態而煩惱,不必為了財務的限制而減少運用時間資產時的選項。</p>
<p>當然,如果你真正想作的事情,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也就是消費的話。我不會說 FIRE 不適合你。但也許你可以考慮 Fat FIRE,或是只要FI,不要RE,選擇繼續工作,有很高的收入,來支應你的消費。畢竟,你要的不是有時間去做某些事,而是有錢去進行消費。消費 (金錢的耗用) 跟時間的消費不一定會相互衝突。</p>
<p>而回到享用時間資產:FIRE給予的選擇權,遠比「買東西不用看價格」來得深刻且多元:</p>
<p>時間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如何運用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br />
角色的選擇權:可以嘗試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而不只是一個職場工作者。<br />
生活步調的選擇權: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前進,而不是被鬧鐘和會議行程支配。<br />
學習的選擇權:有機會探索新知識,培養新興趣。<br />
付出的選擇權: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p>
<p>你可以選擇固定當志工,教長輩們使用智慧型手機。在教會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學到很多。<br />
你可以選擇把時間投資在健康管理上。包括運動、飲食,調校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狀態。而這件投資,還可以回報到你的健康餘命上。<br />
你也可以選擇把時間花在家庭上。不會因為工作而錯過孩子的表演,可以參與他們的成長,現場見證他們的 sparking moment。</p>
<p>財務獨立帶來的,不是揮霍的權利,而是這些更有意義的選擇權。就像我另一個朋友說的:「當我不再被金錢束縛時,反而更清楚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p>
<p>當你覺得金錢不是那麼「重要」時,你才有機會去發現其他珍貴的東西 —— 陽光、空氣、家人的笑容、朋友的陪伴。</p>
<p>也許,這才是FIRE的真諦:不是讓我們活得更奢華,而是活得更自在;不是讓我們遠離金錢的考量,而是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花費的。就像那些已經FIRE的朋友們展現的: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選擇權,而是你如何運用這些選擇權,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p>
<p>所以如果還不知道退休了要做什麼,也還不知道要怎麼開始探索。那麼留在準備 FIRE 的跑道上,把自己的提領率繼續往下降,也不嘗為一件佳事。<br />
同樣的,如果你的目前是極致版的「買東西不用看價格」,那麼留在快速累積資產的賽道上,把時間投入工作,換取收入以因應「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生活,也不嘗是當下最佳的選擇。</p>
<p>這是我目前的理解。是我最近開始去菜市場,開始比較不同攤販的價格後的理解。即使是相差五塊、十塊的青菜,即使一開始覺得好麻煩,即使真的省下來的錢不多。但後來我發現到,我不是為了省錢而省錢,而是為了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讓我的財務狀態更有底氣。或許這才是財務自由最重要的課題,</p>
<p>當然,我還是要一直提醒自己:真正的目標是「運用時間資產」的選擇權/自由。如果計較這五塊十塊,最後影響我的情緒,或大量消耗我的時間,那就不一定值得了。</p>
<p> </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1/nomad-wk-29/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1</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11/791374555232044588.pn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91</post-id> </item>
<item>
<title>國會職權法釋憲案 判決後 合憲法條preview</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0/preview-after-constitutional-court-rejects-legislative-powers-expension/</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preview-after-constitutional-court-rejects-legislative-powers-expension/#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Wed, 30 Oct 2024 02:44:41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政治]]></category>
<category><![CDATA[社會議題]]></category>
<category><![CDATA[社會運動]]></category>
<category><![CDATA[立法院]]></category>
<category><![CDATA[青島東路]]></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89</guid>
<description><![CDATA[針對這次國會職權法修法 (正式名稱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申請釋憲案, 憲法法庭的判決已經出爐: 憲法法庭113 ... <a title="國會職權法釋憲案 判決後 合憲法條preview" class="read-more"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10/preview-after-constitutional-court-rejects-legislative-powers-expension/" aria-label="Read more about 國會職權法釋憲案 判決後 合憲法條preview">閱讀全文</a>]]></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針對這次<a href="https://g0v.hackmd.io/S-FJ3CDERg2dXgqf_bjj8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國會職權法修法</a> (正式名稱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申請釋憲案, 憲法法庭的判決已經出爐:</p>
<ul>
<li class=""><a href="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77&id=35400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摘要</a></li>
</ul>
<p>我個人對照之前修法通過的法條版本,再參照憲法法庭判決的摘要,自己作了一版「preview/預覽」,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在刪掉被宣告違憲的部份後,「合憲」的法條內容大概長什麼樣子。</p>
<p>當然,立法院後續應該還會進行後續的修法,所以這個版本只是我個人依照我的理解所列出的法條內容。</p>
<p>在看的時候,可以參照之前<a href="https://g0v.hackmd.io/S-FJ3CDERg2dXgqf_bjj8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國會職權法修法</a> 所整理的法條內容。</p>
<hr />
<ul>
<li class="">立法程序:合憲</li>
<li class="">(15-1)邀請總統進行國情報告 (僅邀請,非要求,不得指定內容)<br />
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規定之精神,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邀請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li>
<li class="">(25.1)不得反質詢<br />
「不得反質詢」合憲。<br />
但有說明「若行政院院長或行政院各部會首長以問題或疑問句等語句形式,答復立法委員之質詢,或提問以釐清質詢問題等情形,即便言語表達方式有禮儀上之爭議,性質上仍屬立法委員質詢之答復,不構成反質詢。」</li>
<li class="">(29.3) 人事同意權案交付委員會審查:<br />
前二項人事同意權案交付全院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審查,自交付審查之日起,期間不得少於一個月,且應於審查過程中舉行公聽會,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及社會公正人士共同參與審查,並應於院會表決之日十日前,擬具審查報告。</li>
<li class="">(29-1) 被提名人需繳交資料<br />
被提名人之學歷、最高學歷學位論文、經歷、財產、稅務、刑案紀錄表及其他審查所需之相關資料,應由提名機關於提名後七日內送交立法院參考。<br />
立法院各黨團或未參加黨團之委員,得以書面要求被提名人答復與其資格及適任性有關之問題並提出相關之資料;被提名人之準備時間,不得少於十日。</li>
<li class="">(29-1.3) 具結<br />
被提名人應於提出書面答復及相關資料之同時,提出結文,並應於結文內記載已據實答復。但就特定問題之答復及資料之提出,如有行政訴訟法所定得拒絕證言之事由並提出書面釋明者,不在此限。</li>
<li class="">(30.1) 請被提名人列席<br />
全院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就被提名人之資格及是否適任之相關事項進行審查與詢問,由立法院咨請總統或函請提名機關通知被提名人列席說明與答詢。</li>
<li class="">(30-1) 審查人事同意權 (註:立法院院會尚不得因委員會不予審查,即不行使人事同意權,否則即屬違反其憲法忠誠義務,為憲法所不許。)<br />
被提名人拒絕依第二十九條之一第二項規定答復問題或提出相關資料,拒絕依該條第三項規定提出結文、或拒絕依前條第三項規定具結者,委員會應不予審查並報告院會。<br />
被提名人違反第二十九條之一第三項或前條第三項規定,於提出結文或具結後答復不實、隱匿資料或提供虛偽資料者,委員會應不予審查並報告院會。</li>
<li class="">(45) 調查委員會(註:調查委員會合憲,調查專案小組違憲,其他差異我已就我理解修改條文,有興趣者可以與原條文比較)<br />
立法院為有效行使憲法所賦予之職權,得經院會決議,設調查委員會。對相關議案或與立法委員職權相關之事項行使調查權及調閱權。<br />
調查委員會得要求有關機關就特定議案涉及事項提供參考資料,並得舉行聽證,要求有關人員出席提供證言;聽證相關事項依第九章之一之規定。<br />
調查委員會之名稱、調查事項、目的、方法及成員人數,由院會議決之。</li>
<li class="">(46) 調查委員會的設立<br />
調查委員會之設立,均應於立法院會期中為之。但行使調查權及文件調閱權之時間不在此限。<br />
調查委員會於議案調查完畢並提出調查報告、調閱報告及處理意見後即行解散,或於該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時自動解散。</li>
<li class="">(46-1) 調查委員會之成員<br />
調查委員會之成員,由立法院各黨團依其在院會之席次比例推派之,並得視實際情況予以改派。<br />
調查委員會應置召集委員一人,由所屬成員互選之。</li>
<li class="">(46-2) 不得調查事項<br />
立法院行使調查權,不得逾越調查目的、事項與範圍,並應尊重其他國家機關受憲法保障獨立行使之職權,及行政首長就特定機密決定不予公開之行政特權。<br />
裁判確定前之訴訟案件,就其偵查或審判所為之處置及卷證,立法院不得行使調查權。尚未確定之訴願事件,或其他依法應獨立行使職權之機關本於職權處理中之案件,亦同。<br />
調查委員會成立後,其他依法應獨立行使職權之機關亦本於職權進行處理相關案件時,調查委員會得停止調查。</li>
<li class="">(47.1) 要求提供資料 (註:限縮至政府機關)<br />
調查委員會為行使調查權,得要求政府機關於五日內提供相關資料及檔案。但相關文件、資料及檔案原本業經司法機關或監察機關先為調取時,應敘明理由,並提供複本。</li>
<li class="">(47.2) 要求出席證言<br />
調查委員會為行使調查權於必要時,得詢問相關人員,命其出席為證言,但應於指定期日五日前,通知相關人員於指定地點接受詢問。</li>
<li class="">(50-1) 證言程序<br />
調查委員會或調查專案小組至少需三分之一以上委員出席時,始得依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詢問相關人員。<br />
詢問須出以懇切之態度,不得有強暴、脅迫或以其他易導致心理強制的狀態,並不得強迫證人為不利己之供述。<br />
詢問前,應當據實答復,絕無匿、飾、增、減,告以立法院成立本調查委員會或調查專案小組之任務,並告知其有拒絕證言之權利及事由。<br />
前項拒絕證言之事由,準用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li>
<li class="">(50-2)<br />
接受調查詢問之人員,於必要時得協同律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到場協助之。</li>
<li class="">(51)…(53-3) (註:除了「調查專案小組」的字句都合憲)</li>
<li class="">(59-1) 聽證會<br />
各委員會、調查委員會為審查院會交付之議案、全院委員會為補選副總統、彈劾總統副總統或審查行使同意權案,得依憲法第六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舉行聽證會。<br />
涉及外交、國防或其他依法令應秘密事項者,以秘密會議行之。<br />
除前項規定外,聽證會應公開舉行,但有下列情形,應部分或全部不公開:<br />
一、個人隱私遭受不當侵害之虞。<br />
二、個人生命、身體或其他自由遭受威脅之虞。<br />
三、營業秘密遭受不當侵害之虞。<br />
以秘密會議或不公開方式行之者,所有與會者對於應秘密事項負有保密之義務。<br />
違反前項有關保密義務之規定者,適用國家機密保護法、刑法及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處罰。</li>
<li class="">(59-2) 聽證會舉行<br />
聽證會須經全院委員會、各委員會、調查委員會召集委員同意,或經前列委員會、專案小組全體委員三分之一以上之連署或附議,並經院會議決,方得舉行。<br />
前項議案於院會審議時,不受本法第七十一條之一有關黨團協商逾一個月無法達成共識始能處理規定之限制。</li>
<li class="">(59-3) 聽證會出席人員 (註:有特別說「正當理由」由受邀人決定:「基於受憲法所保障之不表意自由、一般行為自由、隱私權抑或財產權等權利,而拒絕出席聽證會,均屬本項規定所稱正當理由。」)<br />
由調查委員會、調查專案小組、委員會舉行之聽證會,以召集委員為主席,調查委員會、調查專案小組、委員會成員,得出席聽證會;由全院委員會舉行者,以院長為主席,全體立法委員均得出席。聽證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出席表達意見與證言。<br />
應邀出席人員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出席。</li>
<li class="">(59-4) 出席人員之協助<br />
受邀出席之政府人員或與調查事件相關之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於必要時,得由律師、相關專業人員或其他輔佐人在場協助。</li>
<li class="">(59-5) 出席人員之拒絕證言<br />
出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拒絕證言或表達意見:<br />
一、涉及國家安全、國防及外交之國家機密事項。<br />
二、逾越聽證會調查之目的所提出之詰問或對質。<br />
三、依行政訴訟法之規定得拒絕證言之事項。<br />
四、涉及受法律明定保護之個人隱私或其他秘密事項。</li>
</ul>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preview-after-constitutional-court-rejects-legislative-powers-expension/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89</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28: 心流</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8/</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8/#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28 Oct 2024 09:05:23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政治]]></category>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category><![CDATA[politics]]></category>
<category><![CDATA[社會議題]]></category>
<category><![CDATA[立法院]]></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82</guid>
<description><![CDATA[回顧這週,最讓我吃驚地是生活作息多樣性的減少。
跑步變少了,下廚變少了,看劇少了,連社群app都變少了。
為什麼呢?
應該是沈迷於手上的專案吧。所以趁著現在抽離有喘息的空間 (難保等一下不會又不知不覺陷進專案中),還是回顧/檢討 (我不想用「復盤」這個詞…) 一下這種現象吧!]]></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回顧這週,最讓我吃驚地是生活作息多樣性的減少。</p>
<p>跑步變少了,下廚變少了,看劇少了,連社群app都變少了。</p>
<p>為什麼呢?</p>
<p>應該是沈迷於手上的專案吧。所以趁著現在抽離有喘息的空間 (難保等一下不會又不知不覺陷進專案中),還是回顧/檢討 (我不想用「復盤」這個詞…) 一下這種現象吧!</p>
<p><span id="more-7682"></span></p>
<h2>心流 or 沈迷</h2>
<p>有時候自己會覺得自己掉進心流裡,卻不容易出得來。<br />
如果心流是輸入類型的,像是看書或追劇,就是不知不覺一集又一集,然後天亮了。<br />
這還好,夠累的時候,或是強制用鬧鐘把自己拉離開那個情境,很快就恢復了。</p>
<p>如果心流是輸出類型的,像是寫作、寫程式、或是工作上在解issue和撰寫報告時,就麻煩了。<br />
即使想辦法把自己拉出那個地點、那個情境,腦袋裡還是會一直運轉工作著。<br />
躺在床上睡不著,心裡都在想;生活作息一直想,忘了自己吃什麼、有沒有洗頭、怎麼到公司的;<br />
跑步時候也一直想,連podcast也聽不下去。<br />
這時候,好像只能拿另一個心流來對抗 — 對,就是拿看書、追劇、或電動之類的 — 現在再加個社群媒體。<br />
拿沈迷來換另一個沈迷,好像不是正解,但又莫法度。</p>
<p>也曾試著正念,但不是100%有效。有時當下好像放下了,結束後躺在床上,又進入了思考的漩渦裡。<br />
所以趁著這一年,我想試試看遠離其中之一的大魔王 — 工作,看會不會有幫助。<br />
目前結論:生命自會找到新的依賴。</p>
<p>少了工作,但只要生活中有類似專案的事項,只要是思考類的,必須大量用腦的,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意志之下,<br />
總是會不知不覺地又掉進去不可操控的心流之中。<br />
本週太沈迷手上的案子,生活作息完全被泡爛在專案裡。<br />
只有其中一天逼自己放下這一切,帶著孩子出去走一走,<br />
不然整天抱著電腦,腦袋不知不覺溫度過高,身體也沒有照顧好。</p>
<p>但自己的心,總是自己的課題。<br />
逃避不靠近看來不是好辦法,<br />
拒之千里也不是好辦法 (總不能不輸出吧)<br />
如何調和,所謂 work-life balance 才是好方向吧!<br />
雖然說現在這兩年,已經愈來愈多人不倡導work-life balance,而是work-life choice,<br />
但我仍然想要再試試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p>
<p>往好處看,至少專案有大幅的進展,<br />
初步架構完成<br />
第一版的充填也完成99%<br />
再來就是測試並修改了。<br />
還有3個禮拜,時間應該夠。</p>
<hr />
<h2>柿餅</h2>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3165627/in/dateposted-public/"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fetchpriority="high"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93165627_36e4d7053f_b.jpg?resize=1024%2C768&ssl=1" alt="柿餅" width="1024" height="768"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p>小平安前陣子突然跟我說,他想吃吃柿餅的味道。<br />
記得之前我們有去過某個柿餅園區,<br />
但當時可能他較小,所以沒有什麼印象。<br />
倒是姐姐說:「我吃過柿餅,但我不喜歡那種味道。」</p>
<p>即便如此,在柿餅的季節,對喜歡攝影的人而言,<br />
一顆顆橘紅色的柿子排在鐵網上,映著藍天白雲,仍然是很難抗拒的誘惑。</p>
<p>所以為了一口柿餅,挑了一天,我們出發了。</p>
<p>再次造訪,跟我印象中沒什麼變化。<br />
人一樣多,擺拍的,試吃的,旅行團的,攝影的,都有。<br />
孩子長大了些,關注的焦點也不一樣子,<br />
不再吵著要排隊盪秋千了,<br />
會跟我一起研究跟觀看柿餅的製作過程,<br />
會跟我一起去後山看樹上的柿子長什麼樣子。<br />
當然柿餅冰淇淋還是想吃,<br />
一盒冷凍的柿餅還是會買 — 然後回家真的只吃一口。</p>
<p>後來發現,原來課本講到新竹的北埔有柿餅。<br />
但孩子,我帶你們去的是新埔。抱歉了,差一個字。</p>
<p>另外一件事,是孩子發現的:<br />
我們在現場看柿餅的製作,蒂頭都是削掉的。<br />
可是買回家的柿餅,蒂頭卻還在。 why?<br />
有人能告訴我們為什麼嗎? (更新:我已經找到答案了,請見文末的後記)</p>
<p><a title="柿餅"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94366394/in/dateposted-public/"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94366394_8984efdf66_b.jpg?resize=1024%2C768&ssl=1" alt="柿餅" width="1024" height="768"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hr />
<h2>釋憲案判決出爐</h2>
<p>週五晚上突然看到新聞: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 釋憲案 判決出爐了。<br />
簡單說,大部份都違憲。<br />
我想,五個月前的事件,包括我當時寫下的兩篇:</p>
<ul>
<li><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05/nomad-wk-06/">遊民週記 06: 十幾年後,我回來上課了 – 終極邊疆 BLOG</a></li>
<li><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05/517-discussion-fact-check/">517 事件討論:兩件交通建設法案,政黨協商已有共識「留待新任部長上任後」? – 終極邊疆 BLOG</a></li>
</ul>
<p>在立法當下的抗議之後,後續經過<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6%9C%83%E8%81%B7%E6%AC%8A%E4%BF%AE%E6%B3%95%E9%87%8B%E6%86%B2%E6%A1%88">釋憲案提出</a>、暫時處份、言詞辯論、到判決結果。社會上的關注一直都有,但我感覺愈來愈退燒了些。也許是因為還有其他的政治事件 (例如像柯文哲因為貪污被收押),讓政論節目有其他的主題可以報;也許是因為社會大部份的人已經冷靜下來,讓案子依照該有的程序繼續走完。總之,每一個階段,各黨及社會大眾還是有反應,但已經不若當初517事件時,整個社群媒體上都是滿滿的交流了 (不管是 X 或是 Threads)。</p>
<p>週五晚上看到新聞時,還上了 X 跟 Threads ,去看看是不是相關的話題變成熱門,或是演算法會自動推送到我面前。結果…有是有,但沒有我想像得多。</p>
<p>還是說,演算法覺得我已經不關心,不感興趣了? XD</p>
<p>總之,這至少是個正面的結論。接下來,就要靠立法院再次修法了。</p>
<h2>延伸閱讀:</h2>
<ol>
<li>如果只有看一篇的興致,那我還是推薦報導者的:<br />
<a href="https://www.twreporter.org/a/constitutional-court-rejects-most-expansions-of-expanding-legislative-powers">國會職權修法釋憲判決:核心內容及多數條文違憲、立即失效;聽證調查權部分合憲 – 報導者 The Reporter</a></li>
<li>因為大部份的報導都在說哪個部份違憲,所以自己整理了一篇 <a href="https://g0v.hackmd.io/@PipperL/HJJePzKlkg">國會職權法釋憲案 判決後 合憲法條preview</a>,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扣掉違憲的部份之後,合憲的部份大概會長什麼樣子。這篇文章丟在 g0v 的 HackMD 上,改天再搬回自己的blog。</li>
</ol>
<p> </p>
<h2>後記:</h2>
<p>柿餅蒂頭的部份,我再次檢視了當天拍的照片。發現當天有看到三種正在製作的柿餅,對應到不同的柿子品種:牛心柿、石柿、跟筆柿。當我們在看製作過程時,主要是看牛心柿的製作,蒂頭是有被削掉的 (在「去萼削皮」的步驟),而買回來的柿餅,是筆柿製作而成的。我找到了正在曬筆柿的照片,拉近看之後,發現筆柿的萼雖然削掉了,但蒂頭還是在的。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買回來的柿餅還有蒂頭。以上。</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8/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i3.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94380924_547bce9af3_b.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82</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27: 碎記</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7/</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7/#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21 Oct 2024 09:05:23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kids]]></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category><![CDATA[會社]]></category>
<category><![CDATA[職場]]></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73</guid>
<description><![CDATA[回到新竹,繼續遊民的生活。不過要重拾之前的工作內容 (如果遊民也算工作內容),還是有點生疏。
每件事情感覺都差一些些,作的菜口味差一些些,案子的進度和品質差一些些,連這篇週記的完整性也差一些些。]]></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回到新竹,繼續遊民的生活。不過要重拾之前的工作內容 (如果遊民也算工作內容),還是有點生疏。<br />
每件事情感覺都差一些些,作的菜口味差一些些,案子的進度和品質差一些些,連這篇週記的完整性也差一些些。</p>
<p>參加孩子的活動,家長們在自介時,自己總是苦惱要怎麼介紹自己,不想造成孩子們的困擾。<br />
「無業在家的爸爸」,應該是最糟的說法吧。<br />
「前科技工程師」,有個「前」字總是會讓人追問。<br />
「轉換工作的科技人」,是最近一次的版本,但還是覺得怪怪的。</p>
<p>也許,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p>
<p><span id="more-7673"></span></p>
<hr />
<p>可能是因為滿半年了,最近前同事們紛紛來問我要回鍋嗎?或是決定好下一家了嗎?<br />
順便了解一下現在會社內的動態。<br />
因為離開愈來愈久,在「事情」上能給的建議愈來愈少,頂多在情感上給予支持。<br />
當初覺得繼續走下去,並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未來。現在再看一次,還是得到一樣的結果。<br />
可能時間還不夠久,又或許我低估了組織的韌性,即使看到了未來的問題,但事情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可能比我預期的還要久。</p>
<p>既然我已經決定分開,那重要的是自己未來走的方向。<br />
回顧舊人的現況只應該當作茶餘飯後。<br />
You make your choice and never look back.</p>
<p>自己的下一站呢? 還在看。</p>
<hr />
<p>netflix 的「<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AC%AC%E5%85%AB%E9%A0%81">第八頁</a> 」顯示十月底即將下架,於是把這部放在清單中好一陣子的片給看完了。果然好看。<br />
意猶未盡,繼續補完沃里克三部曲。不過netflix 沒有,所以得另外找其他的片源。<br />
後面兩部就沒第一部那麼好看了,但還是屬於可以的片子。</p>
<p>同樣是諜報片, Apple TV 的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Slow_Horses">slow horses</a> (外放特務組) S4 也剛好出完了。所以又花了六小時的時間在上面。<br />
除了演員的個人特色和魅力之外,我欣賞 slow horses 的地方,是魯蛇的魯以及命運的捉弄總是不會客氣的。<br />
在別的劇裡看到的是主角的光環加上天助我也;在slow horses 裡看到的是能力就在那裡,伴隨著墨菲定律的嘲笑。<br />
但 Gary Oldman 飾演的 Jackson Lamb 就是能夠在這樣的團隊裡,運用有限的資源,加上自己超豐富的經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中,最後出人意表地打臉那些「快馬們」。</p>
<p>曾經,在我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自己沒有一手好牌,沒有足夠強大的團隊去完成上級交付的超難任務時,我會享受 slow horses 裡的劇情,同理那種「啊!對啊,我的團隊就是這麼不完美!我們的運氣就是這麼不好!」然後在每季的最後一集,當案件得到解決時,得到療癒,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上天總是有最好的安排」,然後鼓起鬥志面對隔天的戰鬥。後來才慢慢發現,那也是編劇特意營造出來的。真實是,仔細去看,現實中的團隊成員們並沒有那麼魯,只是你還沒有找到他們對的地方;那些快馬們不是只有下巴蹺得高高的,人家也是真的很有本事的;而敵人也不是總是機關算盡,即使敵暗我明,仔細看也是觀察得到的。我只要勉勵自己具備(訓練) Lamb 的「慧眼」,但不用學習他的姿態或言行,把自己打造得人模人樣後,勝率自然會提高。</p>
<p>即使如此,看著每一季的魯蛇們,最後立下大功,仍然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br />
再說一次,那真的是編劇們的功勞。</p>
<hr />
<p>本週是金鐘獎,開心地看到「換個爸媽過幾天」得到了「最佳少年節目獎」跟「最佳節目類創新獎」。把這個消息跟小幸福分享,她開心地蹦蹦跳跳著。能夠一起有共同喜愛的節目,是我的幸運。希望接下來有機會看到下一季的誕生。</p>
<hr />
<p>就這樣,再寫下去,只會愈來愈短。<br />
不過本週還是有抽空寫了 <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10/fengshan-marathon/">鳳山跑三校馬拉松</a>的心得。可能在那篇把我一週打字的「口水」給耗盡了吧。<br />
下週見。</p>
<p> </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7/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10/54076328202_c57aaf4dd5_b-1.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73</post-id> </item>
<item>
<title>2024 鳳山跑三校馬拉松</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0/fengshan-marathon/</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fengshan-marathon/#comments</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Fri, 18 Oct 2024 06:15:17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運動.初心]]></category>
<category><![CDATA[sport]]></category>
<category><![CDATA[馬拉松]]></category>
<category><![CDATA[高雄]]></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65</guid>
<description><![CDATA[這是一場在疫情以前就已經報名的馬拉松。
是的,你沒聽錯。疫情以前。
現在回頭看疫情,好像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
所以這場賽事,對我而言,也是很久很久以前就說好要跑的。]]></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這是一場在疫情以前就已經報名的馬拉松。<br />
是的,你沒聽錯。疫情以前。<br />
現在回頭看疫情,好像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br />
所以這場賽事,對我而言,也是很久很久以前就說好要跑的。</p>
<p>不過老天爺沒有那麼想讓我跑這場比賽。<br />
兩次疫情停辦,<br />
一次颱風延期,<br />
總算,大會還是決定舉辦,我也延了回程車票,完成了這椿心願。</p>
<p>雖然不是軍人出身,對於軍隊或是軍校也沒有憧憬,<br />
但能夠跑進從小只能望牆興嘆的中正預校、陸軍官校和步校,<br />
還是很有意義的。</p>
<p><span id="more-7665"></span></p>
<p>起跑前,就注意到跟一般的賽事相比,有三個比較大的不同:<br />
1. 沒有什麼外來的攤位,只有一攤國軍招生跟一攤賣墨鏡的。<br />
2. 沒有空拍機,沿途攝影的大哥也不多。畢竟是在軍事設施內。<br />
3. 年輕人比較少。很明顯,這不是一場網美們會參加的賽事。</p>
<p>在致詞的時候,來賓 (應該是<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8%B1%E6%99%BA%E5%82%91">立委許智傑</a>) 有提到,鳳山的特色是曹公、黃埔、衛武營,分別代表著不同時代的鳳山精神。(回來查詢發現這是<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leer0105/posts/%E6%9C%80%E5%BE%8C38%E5%A4%A9%E6%99%BA%E5%82%91%E6%8E%A8%E5%8B%95%E9%B3%B3%E5%B1%B1%E6%88%90%E7%82%BA%E9%AB%98%E9%9B%8438%E5%8D%80%E7%9A%84%E6%96%87%E5%8C%96%E9%A0%98%E9%A0%AD%E7%BE%8A%E6%9B%B9%E5%85%AC%E9%BB%83%E5%9F%94%E8%A1%9B%E6%AD%A6%E7%87%9F%E9%B3%B3%E5%B1%B1%E6%96%87%E5%8C%96%E7%AC%AC%E4%B8%80%E5%90%8D%E5%A4%A7%E5%AE%B6%E9%80%97%E9%99%A3%E4%BE%86%E6%89%93%E6%8B%BC%E9%B3%B3%E5%B1%B1%E7%99%BC%E5%B1%95%E5%90%91%E5%89%8D%E8%A1%8C%E6%9B%B9%E5%85%AC%E6%96%87%E5%8C%96%E5%92%8C%E7%B2%BE%E7%A5%9E%E6%8A%93%E9%97%9C%E9%8D%B5%E9%97%96%E9%9B%A3%E9%97%9C%E7%9A%84%E7%A7%91%E5%AD%B8%E8%A7%A3%E6%B1%BA%E5%95%8F%E9%A1%8C%E7%9A%84%E7%B2%BE%E7%A5%9E%E6%9B%B9%E5%85%AC%E5%9C%A8%E9%B3%B3%E5%B1%B1/307343900600431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他的競選口號</a>之一 XD)<br />
我突然想到,這三個地方,我終於都用雙腳跑過一次了。</p>
<ul>
<li><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B%B9%E5%85%AC%E5%9C%B3">曹公圳</a> :2021/2,我從鳳山溪往上游跑,跑到曹公圳,沿上游一直到大東溼地公園,轉博愛路539巷,一直跑到台鐵正義車站為止。</li>
<li>黃埔 (軍校):2024/10,也就是本篇</li>
<li>衛武營:2019/2,<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19/02/route-kaohsiung-4/">高雄跑步路線:衛武營 鳳山溪自行車道</a></li>
</ul>
<p>開心。</p>
<p>前面提到,因為是在軍事基地裡辦的馬拉松 (號稱台灣唯一),所以有一些限制:進營區前要憑號碼布,並且要準備身份證件,額外需要的時候可供查驗。另外中港澳的居民不能參賽也不能進入營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週日,除了中正預校外,在官校和步校我並沒有看到大量的軍隊/軍人。目視可及的是管制交通、維護秩序、導引路線、和在營房外確保跑者不會亂跑的部份軍人。雖然目視可及的應在百人上下,但整個園區平常運作時應該不只這樣。</p>
<p><a title="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9023624/in/photostream/"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9023624_15cdc82172_b.jpg?resize=768%2C1024&ssl=1" alt="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width="768" height="1024"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h2>路線和風景</h2>
<p><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8949998/in/photostrea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路線</a>而言,主要是在營區裡跑,先在陸軍官校,然後從後門出去跑到後山訓練區域,那條路可以接到陸軍步校的後門,接著在長形的步訓部(我習慣叫步校) 營區裡跑,玩貪食蛇。之後接步校大門出去,越過鳳頂路跑在凱旋路上,轉進中正預校大門,右去左回繞中正預校一圈,然後在步校順原路跑回官校,最後在官校跑黃埔湖和中正堂這段回到終點 (也算繞一圈)。距離比 21公里多了大概0.8~1.0K左右,但主要耗體力的是後山訓練區域的上下山爬坡,以及回程在步校享受高雄陽光的洗禮。後山(google 查好像叫鳳凰山,這幾年假日有開放民眾登山) 的上下山就像當兵時要去「山上」訓練、打靶、單兵、攻山頭(?)、小蜜蜂 (噓~~);回程在步校的6K 則是讓我想起全副武裝行軍 (但明明身上的裝備差很多)。總而言之,如果要拿當兵時的回憶來看這場賽事,一定找得到可以連結的地方。</p>
<p>當然其他跑者,有的人多年前的軍校生,帶著老婆一起跑,回憶的點就跟我完全不一樣了。碰到加油的軍校學員,他隨口問一句幾梯的,結果還會發現差了二十幾年。XD</p>
<p>因為<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5/">上週山陀兒颱風來襲</a>的緣故,賽事延後了一星期。跑在營區裡,可以看到兩旁樹木被颱風肆虐的痕跡。不愧是軍隊,被掃落斷折的樹幹<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9023614/in/photostream/">一堆堆地整齊堆在路旁的草地上</a>,不明究理可能還以為是要作自然的肥料。跟家裡附近的公園災情相比,這裡整株倒下的數量/比例較少,可能營區裡的樹根有更多的空間可以伸展,亦或是樹種的不同 (這我就無法判斷了)。總之,經過一週的延期,整個賽道和賽事品質看不出有受到颱風的影響。</p>
<p><a title="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9150800/in/photostream/"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9150800_2483d4f85d_b.jpg?resize=1024%2C576&ssl=1" alt="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width="1024" height="576"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p>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點,是跑進中正預校後,學校動員了許多學生拿著加油棒,為跑者加油。從身高看起來像是高中的孩子,但稚嫰的面容和開心的表情卻又像國中生。這一段路真的有點像是田中馬,會有學生開心地加油,可以擊掌、可以歡呼,厲害的甚至可以玩波浪舞。但田中馬的加油道具多樣,還可以敲鑼打鼓放音樂,預校的學生只有加油棒,但熱情不減。</p>
<h2>個人體感和表現</h2>
<p>賽前評估自己的狀況,覺得應該跟去年和前年維持類似的體能,沒有衰退就偷笑了。今天跑起來,在後山爬完坡之後,心率就衝過 M區間,進入T區間了。在步校的長距離平路並沒有讓心率下降,雖然體感上也沒有特別喘。回想之後,可能是今年太少做間歇或是爆心率的訓練,Garmin 很貼心地一直把我的最大心率往下調,調呀調呀我就很容易進T區間了。這樣的失準也導致我竟然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T區間以上,真是好笑。</p>
<p>從中正預校回程後,在溫度上升後,就明顯地感受到體力的下降了。謹慎的補給有幫助,中間吃的乖乖膠可能也有幫助,並沒有出現抽筋或是身體不適到跑不動的狀況。之前擔心的膝蓋和腳底都沒有來報到,但心肺很清楚到了極限,要嘛就降速,要嘛就是拼回終點然後力竭。這不是我的PB賽事,沒必要拿接下來的幾天跟他拚,因此我降速,用比輕鬆跑還慢60秒的速度在太陽下前行。但心率一點兒面子都沒給,還是維持在高檔。看來接下來我要多練點間歇或是爆心率的課表項目了。</p>
<p><a title="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7817847/in/photostream/"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7817847_7524e6a4b7_b.jpg?resize=1024%2C768&ssl=1" alt="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width="1024" height="768"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p>最後邊跑邊拍回到終點,比去年渣打馬多了15分鐘。歸納三大原因:<br />
1. 自己的體力真的下降了。尤其是10K以後。<br />
2. 跑山的上下坡應該可以當作藉口<br />
3. 中間停下來拍照、<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8950003/in/photostream/">逛補給</a>、跟加油的學員們合照等 (這應該貢獻一兩分鐘而已,又是藉口)</p>
<p>回到終點,停下後還是會有身體的不適,主要是頭皮發麻的感覺。這次試著先不要做一些停在原地的伸展等,而是先慢慢的行走,同時調節呼吸,少量地補充水份。等到頭麻的感覺消失,再到地方坐著 (這次找了看台上的位置),等呼吸調勻,頭也不暈之後,再試著一邊補充水份,一邊作伸展。這樣感覺雖然跑後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但這次調解不適的過程就比較順利。最後也平安無事地完成賽後的行程。</p>
<p>這次試著只用手機,大部份用錄影的方式作紀錄。iPhone 的運動模式打開,搭配 0.5X 的超廣角鏡頭,邊跑邊錄,在大太陽底下的防震效果不錯。不過畫質畢竟受到限制,在手機上看還可以,放到電腦上或電視上可能就沒有縮放的空間了。另外一個缺點是耗電,才錄了大概17分鐘,回到終點就只剩下7%的電量了。這種方式是無法作為全馬的紀錄的。不知道開省電模式會不會比較好?下次試試好了。</p>
<p><a title="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7817857/in/photostream/"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7817857_10016b5b7b_b.jpg?resize=768%2C1024&ssl=1" alt="鳳山跑三校馬拉松" width="768" height="1024"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fengshan-marathon/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1</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10/54068950023_259eb418c2_b.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65</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26: 預覽20年後的生活</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6/</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6/#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14 Oct 2024 09:05:07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category><![CDATA[橋頭糖廠]]></category>
<category><![CDATA[老年]]></category>
<category><![CDATA[高雄]]></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49</guid>
<description><![CDATA[在我的bucket list 裡,有一個項目,叫「回老家住一個月,融入老爸老媽的生活」。
雖然我現在的家庭應該沒辦法忍受我離開一個月,但是十來天,應該沒有問題吧。
所以我就回老家住了一陣子。]]></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在我的bucket list 裡,有一個項目,叫「回老家住一個月,融入老爸老媽的生活」。<br />
雖然我現在的家庭應該沒辦法忍受我離開一個月,但是十來天,應該沒有問題吧。<br />
所以我就回老家住了一陣子。</p>
<hr />
<p>因為沒有帶孩子同行,所以可以安心地把行程完全交給老爸老媽,也可以跟著融入他們現在的生活型態。<br />
當然我也提醒自己,他們現在的生活型態已經是退休十幾年後的生活型態,而我目前,並不需要直接跳到這個階段,<br />
所以參考參考就好。</p>
<p>以下是他們一天的生活作息:</p>
<p><span id="more-7649"></span></p>
<p>早上起床,各自有各自的晨間活動:</p>
<ul>
<li>老爸作完早課,去菜園裡看顧一下他的興趣,</li>
<li>老媽作些拍手功之類的銀髮健康操,</li>
<li>而我,則是出門跑步,順便觀察一下山陀兒颱風後,附近的災情和恢復狀況。</li>
</ul>
<p>八點左右共進早餐:</p>
<ul>
<li>水煮蛋</li>
<li>黑芝麻 紅豆 燕麥片</li>
<li>蒸南瓜 或 堅果饅頭</li>
</ul>
<p>早餐後到中午前:</p>
<ul>
<li>老爸可能會去較遠的大市場採買</li>
<li>老媽會先看一下電視 (健康2.0) ,處理午餐的食材,十點左右去公園運動</li>
<li>而我則是抱著電腦或手機</li>
</ul>
<p>11點左右老媽開始準備午餐,廚房傳來抽油煙機和KISS radio的廣播聲。</p>
<p>11:45 左右午餐。吃完歇會兒後,開始下午行程:</p>
<ul>
<li>老爸會去午休,然後看狀況再去菜園作點工,回來後換下衣服洗個澡。</li>
<li>老媽則是看完電視,三點多四點去公園運動。運動完回來準備晚餐。</li>
<li>而我則是抱著電腦或手機</li>
</ul>
<p>17:00 之後,是晚餐時間。<br />
晚餐後在水果和洗碗後,<br />
我們會一起到公園去走個幾圈,或是去較遠的超市買一些牛奶/豆漿,<br />
回來後拉下鐵門。<br />
接著是洗澡、洗衣、看電視、聊天,就寢。</p>
<p>而我會比較晚睡,抱著電腦或手機。</p>
<p>很規律,雖然大框架是一致的,但也看得出來我們三人各自的生活重心。<br />
當然平常也會有出門的行程,例如附近的社區有活動、或是有一些預定的佛教儀式要參加的。<br />
但平常在家,就是這樣的規律。</p>
<p>以三餐為綁點和框架,吃飯的時候到齊。要一起出去散步或買東西 (也是散步) 時到齊。<br />
其他的時候,可以各自去作自己有興趣的事。而每天的進展/成就,則是在到齊的時候分享。<br />
這是我觀察到,目前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嚮往的生活方式。<br />
飯桌不只是用餐,更是交流觀點、聊天說地的時間;而一起散步,則是分享心事,吐露情感的好時機。<br />
有的家庭需要訂立額外的家規 (例如:吃飯不能用3C,包括電視和手機) ,但在我的原生家庭,這一切都如此自然。</p>
<p>當然,這也跟上一輩並不是數位原生世代,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在交流時,多透過面對面的即時語言交流,而不是像我習慣透過遠端的文字或單向畫面交流。用不同方式交流時,效率和限制是很不一樣的。</p>
<p>舉個例子而言,如果現在叫我不要帶智慧型手機,出門旅遊一天,我會很焦慮。<br />
記得有一次 iPhone 換電池,我有兩個小時的空檔,當時就已經覺得無聊得要死,無處可去。<br />
但是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他們 (我爸甚至沒有手機),要在無法和外界聯絡的情況下出門一整天甚至好幾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p>
<hr />
<h2>橋頭糖廠:</h2>
<p>有一天兩老提議一起去橋頭糖廠走走,然後去岡山吃個羊肉爐,<br />
因為高雄市有銀髮族交通補助的關係,所以他們更願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br />
公車、捷運、或是火車和輕軌,他們都比我還熟悉了。(這次我還開通並教他們 Youbike 怎麼用,以後他們就有更多的選項了)</p>
<p>就我之前的經驗,我提議說假日人多,不然找平常日去好了,不會太擠,品質較好;<br />
他們倆反而建議要假日。因為他們的經驗,平常日人太少,一些攤位不會開,人只有三三兩兩,沒有旅遊的氣氛。<br />
只能說跟我對於旅遊品質的觀點很不一樣。</p>
<p>不過實際在假日前往的經驗,的確沒有我想像中的恐怖。雖然有人潮,但不到影響體驗的程度。我們去的地方也沒有熱門到要排隊很久,反而有種跟人群有所交流的感覺。如果站在倆老的立場,會不會這樣子反而能在家庭、鄰居和公園的朋友之外,另外接觸到人群?</p>
<p>一般來說,我知道的老人出遊有兩種,像我們這種自己慢慢搭大眾運輸工具,沒有時間限制是一種,報團坐遊覽車去景點參觀是另一種。也許,以後有機會可以跟著他們體驗另外一種?</p>
<p><a title="Unknown future"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0447986/in/dateposted-public/"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0447986_77aad9ae3c_h.jpg?resize=1162.5%2C654&ssl=1" alt="Unknown future" width="1162.5" height="654"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p>老爸總是笑老媽,去糖廠只是為了吃一支古早味的冰棒。吃完就回家。不知道是因為要彌補小時候沒有機會吃零食的遺憾,還是現在對糖廠的印象就只剩冰棒。的確,現在的糖廠在轉型之後,除了文創,有名的就是冰棒和小火車 (俗稱五分車)了。從高捷橋頭糖廠站出來,先駐足看一下高捷代言人蜜柑站長的出道地,往外走就走進糖廠園區了。因為剛過中午用餐時間,園區遊客很少,賣冰棒的販賣部並不遠,聽老媽說他們習慣買支冰吃完,就回程上捷運。</p>
<p>「可是這裡有人有租腳踏車耶,感覺園區應該不小」我說。</p>
<p>『對啊!這裡如果用走的要四個小時才走得完!你們要不要租腳踏車?』租車行老闆突然冒了出來。</p>
<p>「前面好像有大大的糖字,我們過去看一下好了!」他的話引起了我的興趣,決定往繼續走下去。然後一轉角,就進了真正的<a href="https://www.taisugar.com.tw/chinese/Attractions_detail.aspx?n=10048&s=2&p=0">橋頭糖廠</a>。</p>
<p>橋頭糖廠建於1901年,日治時期的產物。那時候,日本帶來了製糖技術,帶來了運送甘蔗的火車、鐵道、和工廠的煙囪。看到陳列在一道道鐵軌 (好像哈瑪星) 的古老火車頭和車廂,我們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p>
<p>「原來這裡面還有可以走的。」「好像蠻大的,以後可以多逛一逛再回去。」</p>
<p>老爸和老媽開始聊起他們小時候「偷甘蔗」的趣事。當時製糖用的白甘蔗是禁止民眾自行種植、採收和食用的。所以小孩子們為了「呷甜」就會在晚上偷偷跑到採收完但還沒運送走的火車旁,偷一些已經採收,但還沒運送走的甘蔗。偷來的甘蔗要是沒吃完,還要藏在草堆裡,才不會被抓到。也許是觸動了他們的回憶,也許是因為雖然是中午時分,但吹著一陣又一陣的涼風,我們意猶未盡,決定繼續走下去。</p>
<p>空氣靜靜地流淌,像是來自遙遠過去的一陣風,帶著微微的塵土味與樹木的清香。糖廠的主建築矗立在不遠處,斑駁的牆面被歲月慢慢侵蝕。步道兩側是一株株的老樹,樹影斑駁,看起來年紀都比我們大了。因為山陀兒颱風的關係,我們特別關心這裡倒了多少樹。但看起來相較於老家附近的公園,這裡的樹看似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大部份只是樹枝脫落。可能是因為颱風不是從這裡登陸的吧?我想。老樹枝葉相互交錯,像是守護著這座沉睡的工業遺址。這些樹木曾經見證了無數個日夜,如今它們站在那裡,無聲無息,卻又充滿了存在感。</p>
<p>走進一排舊的倉庫,紅磚的牆體上布滿了青苔和藤蔓,牆上還能隱約看見舊時的標誌。倉庫的大門微微敞開,裡面彷彿藏著無數的故事等待被挖掘。我走近,裡頭的空氣帶著一股混合了灰塵與時間的沉重氣息。站在這裡,我彷彿能聽見當年糖廠工人忙碌的腳步聲與機器的轟鳴,但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會館,一個可以婚宴、可以同學會、可以家庭日的會館。只是明顯的,生意好像不太好。</p>
<p><a title="製糖工廠。"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60941583/in/dateposted-public/"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0941583_c799454fae_h.jpg?resize=1162.5%2C872&ssl=1" alt="製糖工廠。" width="1162.5" height="872"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p>繼續向前走,幾座巨大的機械裝置映入眼簾。這些生銹的金屬結構如同巨獸般,沉默地矗立在空曠的廠區中,曾經吞噬過無數甘蔗,並將它們轉化為甜美的粗糖晶。如今,它們已經成了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遺物。有趣的是,看到幾位coser 穿越其中,就著機械裝置拍著照,那應該是很強烈的對比吧,我想。</p>
<p>走進製糖工廠的參觀區,高大而龐雜的金屬管道盤繞在周圍,宛如某種靜止的動脈,曾經不知疲倦地將甘蔗汁液抽取出來。走近它時,我輕輕碰觸了一下金屬表面,那冰冷的觸感提醒著我,儘管它們曾經轟鳴作響,現在只剩下空氣中的靜謐。</p>
<p>順著地上藍色的標線,我們一邊聊著台糖那麼多土地,現在有多值錢;聊著現在在這裡工作的員工,work-life balance 應該很不錯吧!聊著他們認識的誰誰誰,兒子在台糖工作,女兒也在公家機關退休了。</p>
<p>「結果你們的朋友兒子都退休了。接下來你們大家聊的應該是孫子輩在哪工作吧!」我笑著說。</p>
<p>隨興走著,有的好奇就繞進去看看,有的時候就直接跳過,不知不覺,我們回到一開始的目的地,賣冰棒的展售中心。</p>
<hr />
<h2>不同世代的退休策略和生活:</h2>
<p>我們坐在糖廠展售中心的露天座位,一人拿一支冰棒啃著,我聊著我對未來的規劃,他們回應他們的憂心,我則是試著撫平他們的疑慮,同時傾聽他們過去的經驗,以及他們對於財務的看法;一來一往,一來一往,即使我的財務使用方式和規劃不會跟他們一樣,他們沒辦法完全對我所要冒的風險感到安心,但在一來一往溝通之間,我們的距離更拉進了一些,他們對我的想法,也更能理解一些了。畢竟 F.I.R.E. 本來就跟傳統退休的方式有顯著的差異。而我又不是一個人,家庭的其他協作者也會牽動我已經規劃好的方案。但能夠他們理解「我有意識到風險」,我覺得對他們而言,已經是可以放下一半的心了。</p>
<p>而另外一半的心,則是我自己要操煩的人生,需要我順著未來的變化隨機應變。我是他們的孩子。孩子長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要走的路,是吧?! 畢竟每個時代因為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世界,最佳化的生存策略也會不一樣。他們有應對他們時代最好的方式,我也很感激他們這樣子身體實踐,並與我分享。而我在新的時代,也有(我認為)新的作法。至於我的孩子們,他們的未來,也應該會有新的作法。只是我不一定會幫他們找出/訂下未來世代的作法。他們必須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實踐。</p>
<p>舉個例子,他們 (我爸媽) 現在的生活,網路是一個很optional的選項。除了視訊電話外,網路並不是非有不可的工具。但我這個世代,應該是很難跟網路斷開的:</p>
<p>他們看電視新聞跑馬燈,我用google 查新聞;</p>
<p>他們聊厝邊隔壁的小孩最近發展得怎樣,我在LINE 群組與同事同學朋友們互聊近況;</p>
<p>他們對於附近公園的維護狀況有第一手的消息,我則是在透過網路接收台灣甚至是世界的重大動態。</p>
<p>因為世代和接收管道的不同,我不會想要完全放下手機,像他們一樣著眼於肉眼看得到的真實。<br />
但我的確想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身邊的真實世界,包括手觸摸得到的,腳走得到的,鼻子聞得到的。<br />
而網路世界雖然不會斷開,但如何取得新的平衡,我還在想。</p>
<p>他們能理解網路之於我的重要性,只是找不到東西可以類比。<br />
如果就以前書上說的,現在的我是「役於物」。<br />
如何從「役於物」轉化成「役物」,會是我下一個人生階段的課題。</p>
<hr />
<p>跟他們一起,最大也最有趣的心得,是參與他們的生活圈時,<br />
最常聽到的稱讚是: 少年郎緣投喔! (少年很英俊喔!)<br />
這只有當我在身處一群銀髮族(大於65 歲的人群),才聽得到吧。</p>
<p>下禮拜,就要回新竹,繼續探索其他遊民的選項了。還有什麼要探索的呢?</p>
<p>這次回來,心裡又多了一些想法,可以找時間試試。</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6/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10/54060683418_149b89ab69_h.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49</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25: 山陀兒颱風</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5/</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5/#comments</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07 Oct 2024 09:05:08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Kaohsiung]]></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category><![CDATA[普悠瑪號]]></category>
<category><![CDATA[颱風]]></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32</guid>
<description><![CDATA[儘管颱風對高雄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居民們更多談論的是如何迅速恢復日常生活,而非哀嘆風災帶來的損失。對許多人而言,這次的經驗,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被記憶起來,就像1977年的賽洛瑪颱風一樣。成為一個談話中的「曾經」。
回程,看到一些熱心的市民,主動參與到災後的清理工作中。公園旁,幾名市民圍繞著已經鋸開的樹木,拉起簡單的封鎖線,提醒行人繞行,讓這條路徑變得更加安全。這並不是清潔隊的職責,也不是市政府的命令,而是市民們自發的行動,為保護自己所愛的家園而做出的利他貢獻。在這樣的災後場景中,體現的是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那是無論多大的風雨都無法摧毀的力量。
而這一天來被抱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垃圾車的遲到吧。因為要清運的東西太多,垃圾車遲到了很久,有的甚至遲到了一個多小時。一車又一車,把垃圾清走;一車又一車,把颱風的傷口清乾淨;一車又一車,把抱怨帶走。]]></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我本來以為,颱風應該不會影響我多少的,不過我錯了。</p>
<hr />
<h2>風雨來臨前,準備</h2>
<p>颱風來臨前,天際線依舊平靜無波。似乎這次的風雨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多影響,但一切只是表象。當自然的力量逼近時,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颱風還沒來,僅僅只是一個新聞,就已經悄然改變了生活的節奏。</p>
<p>這次的山陀兒颱風,路徑格外詭異,彷彿在模仿1977年賽洛瑪颱風的步伐,帶著記憶中的陰影重新造訪台灣 (好啦,其實彼時我還沒有什麼印象。有印象的是我媽) 。氣象預報一次次地警告,颱風的速度愈來愈慢,強度愈來愈強。隨著氣壓與風速的變化,台灣各地逐漸籠罩在一片隱隱的焦慮中。即使風勢尚未真正來臨,各地早已緊繃神經,提早進入警戒狀態。</p>
<p>週二夜晚,一則訊息傳來:週三全台停班停課。窗外的夜色依舊寧靜,卻讓人感到一絲不安,風暴即將打破這片沉寂。帶著孩子們前往採買、儲備物資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風暴。全聯的貨架空空如也,剩下的蔬菜和肉類被掃蕩一空,排隊結帳的人群吱吱喳喳,好像在迎接什麼節慶來臨一樣。</p>
<p><span id="more-7632"></span></p>
<p>到了週三,原本應該充滿忙碌的日子被按下了暫停鍵。颱風假成了陪孩子的一天。颱風假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暫時的解放,是可以不用上課的意外假期。睡到自然醒,悠閒地吃完早餐,看書,一起打電動。打開電視,感染一下颱風天的氣氛,電視機裡不斷滾動播放著颱風即將襲擊的最新消息,氣象主播的聲音壓抑而緊張,彷彿試圖提醒每一個觀眾這場風雨的不容忽視。</p>
<p>外面,街道上的風依然不大,但那只是風暴前的寧靜。衛星雲圖清晰地顯示著颱風即將沿著台灣西半部北上,攜帶著強勁的風勢和猛烈的雨水。新竹與高雄都在等待那不可避免的一刻。然而,颱風的步伐卻異常緩慢。天空中仍是偶爾的微風細雨,令人誤以為這場風暴或許會放過這片土地。</p>
<p>一直等到週三晚上,又是一則訊息傳來:週四全台依舊停班停課。</p>
<p> </p>
<h2>高雄和新竹,兩樣情</h2>
<p>週四的清晨,陰雲低壓地掛在天際。儘管颱風來臨的步伐依舊緩慢,但登陸地點已然確定:高雄市小港區。隨著颱風的登陸,社群媒體上開始有人貼上來自高雄和屏東的現場風雨畫面,狂風呼嘯,雨點猛烈地拍打著屋頂和窗戶。</p>
<p>新竹的天空開始變得暗沉,風雨也逐漸增強,但與高雄相比,這些風雨顯得微不足道。眼前的景象與新聞台播放的風暴現場有著強烈對比,顯示出自然力量的不均勻分配。打開電腦,找到一個24小時直播颱風的頻道,僅有影像,沒有聲音,靜靜地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彷彿是一部默劇,無聲無息地展示著風暴的力量。</p>
<p>傍晚時分,天色逐漸暗下來,晚餐的準備也如往常一般展開。這一次,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親手為自己和家人準備一頓簡單的「颱風餐」。此時,在高雄的老家,家中的兩老也在颱風天裡煮著泡麵,似乎在這樣的時候,泡麵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 一種簡單、快捷,符合時令的食物。</p>
<p>看著孩子們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儘管泡麵不算健康,但此時此刻,這種忙碌的溫馨反而讓人感到心安。與高雄的老家通話時,母親不忘叮囑:「加顆蛋吧,這樣營養一點!」我一邊微笑,一邊無奈地解釋著:「孩子們還不會打蛋啊!」</p>
<p>兩天的颱風假就這樣在看電視、看書、準備簡單的餐點中悄然度過。窗外的風雨時大時小,而內心則逐漸平靜下來。跑步課表被迫暫停,告訴自己,這就是兩天的休息;工作進度稍有延遲,但還有足夠的時間追趕。雖然颱風沒有正面踏進新竹,但雨彈卻在南部、東部和東北部留下了深刻的痕跡。新竹的朋友們打趣說撿到了兩天假期,然而,對某些人來說,迫近的工作死線依然如期而至,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p>
<p> </p>
<h2>颱風過後,返鄉高雄</h2>
<p><a title="高雄車站"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47468417/in/dateposted-public/" data-flickr-embed="true"><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47468417_04af7ddd6f_h.jpg?resize=1162.5%2C654&ssl=1" alt="高雄車站" width="1162.5" height="654" /></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p>週五原本就是返鄉的日子,卻在週四傍晚才猛然想起,鐵路會不會因為風雨而停駛?急忙查詢後,果然發現台鐵和高雄捷運的服務均已暫停。週四晚上十點再次查詢,儘管週五高雄仍然停班停課以處理災後善後工作,但台鐵西部幹線正常運行,高捷也將在下午恢復服務。於是,依計劃搭上了開往高雄的列車。</p>
<p>普悠瑪號的第一眼讓人印象深刻,車廂寬敞,座椅柔軟,尤其是頭靠的部分,設計遠勝新自強號3000型。然而,列車啟程不久,便感覺到一陣陣異樣的晃動。列車不時劇烈搖晃,彷彿行駛在即將散開的鐵軌上。昨夜的風雨雖然驚人,但這種程度的晃動,比較像是經歷過地震的鐵軌,而不是颱風。上網查詢過後,才發現這是普悠瑪號的通病。本來應該是很舒適,可以好好睡個午覺的一段旅程,就這樣變成要小心脖子扭到的一段旅程了。我甚至懷疑,放在餐桌上的手機,會不會晃呀晃地就滑出去?</p>
<p>三個小時後,列車抵達高雄。高雄捷運已經恢復運行,從台鐵進入捷運站轉乘。捷運車站的設施大致保持完好,僅有少數地方因漏水而設置了簡單的處理措施。一直等到從捷運站走出地面時,才發現風暴的痕跡還留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出口有一半被倒下的大樹封住,被封鎖線圍繞著,警告路人繞行。環顧四周,另一棵大樹壓在水泥站體上,所幸未造成任何傷害。一些倒塌的樹枝和鋸下的樹幹已經被集中,堆積在站體後方。不會擋到主要馬路的通行,但是如果是行人,就要繞一下。</p>
<p>回家的路上,人行道堆了許多被吹斷或是鋸斷的樹幹和枝葉。原本筆直挺立的行道樹有的折斷、有的連根拔起,等待進一步處理。但道路已經清理完成,可以正常通行。沒有看到清潔隊的身影,似乎已完成這一區塊的清理,轉向其他區域繼續進行搶修或救援工作。雖然小港是登陸點,新聞中也看到爆破的超商與掉落的路牌,但眼前所見已是清理後的場景,這一切,不過是颱風過後的短短10小時。</p>
<p> </p>
<h2>颱風後的夜,步行</h2>
<p>晚上,與家人共進晚餐後,穿上拖鞋走出家門。夜色裡,感受到颱風對城市的衝擊遠比想像中嚴重。住家附近的住戶多數已經恢復供電,然而,街道上的路燈依然昏暗無光。行走在黑暗中的人群和車輛都格外謹慎,電力修復似乎有著優先順序,交通號誌完好無損,唯有部分街道的燈光仍處於停電狀態。</p>
<p>沿著昏暗的街道慢慢走過,沿途經過了三個公園。平日裡充滿孩子嬉鬧聲的公園,如今變得靜謐而荒涼。颱風的威力摧毀了許多高大的樹木,它們橫倒在地,枝葉凌亂不堪。那些本來用來給人們休憩的涼亭和兒童遊樂設施,現在看起來支離破碎,似乎再也無法承受任何活動。隨著腳步的移動,手機的手電筒微弱的光線照亮了公園的角落,映照出一片狼藉的景象——彎折的遊具無聲地告訴人們,這裡曾經的喧鬧已經消失,現在只剩下風災的殘餘。</p>
<p>那些被折斷的樹木,樹枝像是被野蠻的手狠狠地撕扯,原本茂密的樹冠如今破碎成一片片殘枝。這些曾經提供遮蔽和涼意的樹木,如今大多倒伏在地,有的被颱風連根拔起,根系暴露在外,伴隨著翻起的磁磚,造成了行人的不便。雖然主幹道上的交通已經恢復,但公園裡的殘枝與斷樹仍然靜靜地躺著,有的被堆疊在公園的邊緣,有的則還留在原地,等待清運。看到這些景象,不禁感嘆,這些樹木為城市奉獻了太多,平常我們希望多一些樹蔭,為這個南部的城市多帶來一點清涼。然後颱風來臨時,又覺得應該好好修剪,才不會造成其他的破壞。真是矛盾。</p>
<p>路旁的一個工地,一段長長的圍籬已經消失,路邊就是工地的大坑。行人必須沿著大坑的邊緣行走著。好像有點可怕。仔細一看,原來圍籬已經在大坑裡了。再走一段,經過一個停車場,眼前的一幕也令人吃驚——那原本用來遮陽擋雨的鐵皮屋頂,整個垮了下來,壓在十幾輛汽車的車頂上。這些車子的命運無疑變得更加麻煩,誰也不願在颱風後面對這樣的場景。破損的屋頂扭曲變形,一些車輛的車身上方直接被壓得凹陷。走在旁邊,想像車主們跟停車場老闆要如何處理這個難題。責任的歸屬似乎並不那麼明確,未來的補償恐怕也充滿爭議。</p>
<p> </p>
<h2>城市的韌性</h2>
<p>看新聞說,颱風過後,城市中有些地方依然停電,有些地方則逐漸恢復了正常。我走進全聯,貨架上的蔬菜、肉類、罐頭等商品已經重新補充,生活似乎在短短一天內便恢復了原有的秩序。蔬菜排列整齊,還有各式各樣的肉類,看起來毫無缺貨的跡象。</p>
<p>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恢復了供應?是因為這些商品都是在颱風來臨前的兩天內採收、配送的?又或者是因為高雄承擔了風雨的大部分沖擊,使得其他地區的蔬菜並未受到過多的影響。然而,不論原因如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物資重新上架,無疑讓人對這座城市的韌性心生敬佩。</p>
<p>儘管颱風對高雄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居民們更多談論的是如何迅速恢復日常生活,而非哀嘆風災帶來的損失。對許多人而言,這次的經驗,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被記憶起來,就像1977年的賽洛瑪颱風一樣。成為一個談話中的「曾經」。</p>
<p>回程,看到一些熱心的市民,主動參與到災後的清理工作中。公園旁,幾名市民圍繞著已經鋸開的樹木,拉起簡單的封鎖線,提醒行人繞行,讓這條路徑變得更加安全。這並不是清潔隊的職責,也不是市政府的命令,而是市民們自發的行動,為保護自己所愛的家園而做出的利他貢獻。在這樣的災後場景中,體現的是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那是無論多大的風雨都無法摧毀的力量。</p>
<p>而這一天來被抱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垃圾車的遲到吧。因為要清運的東西太多,垃圾車遲到了很久,有的甚至遲到了一個多小時。一車又一車,把垃圾清走;一車又一車,把颱風的傷口清乾淨;一車又一車,把抱怨帶走。</p>
<p>即便有居民因垃圾車的延遲而抱怨,但更多的人選擇理解與忍耐。畢竟,這次颱風所帶來的破壞並非一朝一夕能夠修復的。對某些區域來說,特別是那些遭遇淹水和長時間停電的地區,災後的傷痕恐怕還需要數天、甚至數週才能完全復原。而市民們的耐心與合作,則為這場復原工作注入了更多力量。</p>
<p>這座島嶼,歷經無數次颱風的洗禮,對天災早已不再陌生。然而,無論風雨如何猛烈,總有一股強大的韌性存在於這片土地上。颱風過後的高雄,從最初的狼藉逐漸變得井然有序,市民們的努力和堅毅,將使得這座城市從災難中迅速復甦。</p>
<p><a data-flickr-embed="true"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pperl2020/54049838164/in/dateposted-public/" title="山陀兒,颱風後"><img data-recalc-dims="1"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src="https://i0.wp.com/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49838164_ce6e32a423_h.jpg?resize=1162.5%2C872&ssl=1" width="1162.5" height="872" alt="山陀兒,颱風後"/></a><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p>
<hr />
<p>對了,最前面說,「我本來以為,颱風應該不會影響我多少的,不過我錯了。」</p>
<p>我本來回高雄是要參加三校馬拉松的。</p>
<p>不過回高雄的路上,收到大會傳來的簡訊:</p>
<blockquote><p>「因山陀兒颱風登陸高雄,導致鳳山市區災損嚴重以及本活動規劃路線受到影響,為確保參加者的安全,本週日(10/6)的三校馬拉松將延期至下週日(10/13)舉行,敬請見諒。」</p></blockquote>
<p>這意味著,原本的計劃被打亂,需要在高雄多待一週。馬拉松活動的延期,似乎也是這場風暴帶來的象徵:一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恢復,來等待自然與生活的重建。颱風讓這座城市經歷了一場風雨的考驗,但它並未摧毀人們對未來的期待。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重新啟動,正如馬拉松最終會舉行,城市也會重新煥發生機。</p>
<p>這一次的延誤,或許只是讓人多了些許與城市共度的時間,與城市共同對抗某項天災的經驗。風雨過後,生活依舊如常,而這次的等待,也許是一個新的起點。</p>
<p> </p>
<p>而我,就在家鄉多待幾天吧。</p>
<p> </p>
<hr />
<h2>延伸閱讀:</h2>
<ul>
<li>看到報導者登出一篇<a href="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street-trees">關於行道樹植栽</a>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找到<a href="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forest-bathing-trees-be-chopped-down-to-produce-solar-power">三年前(2021) 的一篇倡議</a>。《<a href="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street-trees">吳晟/始亂終棄話植栽──致行政院</a>》</li>
</ul>
<hr />
<p> </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10/nomad-wk-25/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2</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10/54048658054_b97f3df67a_h-1.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32</post-id> </item>
<item>
<title>遊民週記 24: 全休</title>
<link>https://blog.serv.idv.tw/2024/09/nomad-wk-24/</link>
<comments>https://blog.serv.idv.tw/2024/09/nomad-wk-24/#respond</comments>
<dc:creator><![CDATA[PipperL]]></dc:creator>
<pubDate>Mon, 30 Sep 2024 09:05:30 +0000</pubDate>
<category><![CDATA[遊民週記]]></category>
<category><![CDATA[kid]]></category>
<category><![CDATA[nomad]]></category>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blog.serv.idv.tw/?p=7612</guid>
<description><![CDATA[上週完成了bucket list 上一項長達21 週的訓練挑戰。正好趁這個機會給自己一個全休,同時看看自己到底 ... <a title="遊民週記 24: 全休" class="read-more"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09/nomad-wk-24/" aria-label="Read more about 遊民週記 24: 全休">閱讀全文</a>]]></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CDATA[<p>上週完成了bucket list 上一項長達21 週的訓練挑戰。正好趁這個機會給自己一個全休,同時看看自己到底有多想/多不想跑步。</p>
<p>睡到飽的感覺真的很好,而不想睡到飽時,有多的時間可以熬夜,而不用擔心隔日早上的課表也很不錯。感覺又把自己推回到非常放鬆的一個狀態。<br />
在長假裡一開始的狀態,在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在相信「一切都是有安排的」的狀態。</p>
<p>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在意志這麼鬆弛的情況下,放倒在地板上的骨牌可不只一張。一週下來,一些原訂的計畫也delay了。要說是代價嗎?maybe。<br />
也許,我還是有那種靜不下來的因子在血液裡吧。</p>
<p> </p>
<hr />
<h2>人生清單/bucket list</h2>
<p>趁機會整理了一下人生清單的狀態,也把這半年新冒出來的,merge 到資料庫裡的那個「大全集」版本裡。</p>
<p>回顧這快要半年的遊民生活,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p>
<p><span id="more-7612"></span></p>
<ol>
<li>本以為不上班的生活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到遠方。沒想到清單上一些需要遠行或長時間離開家裡的事項反而幾乎沒動到。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不上班之後,理所當然地孩子接送跟家事就落到我的頭上。「反正你又沒有上班」,是的,就是傳統給家庭主婦的那些枷鎖。這導致一些遠行的計畫要嘛不能成行,要嘛就必須帶著孩子。<br />
<br />
不過也不是沒有什麼解法。接下來我會開始試水溫,先從七天一週開始,雖然目的不是讓孩子覺得爸爸的職業是冒險家或是遠洋漁船的船長,但那個拿別人不工作當旗子的隊友也該上工了,是吧。</li>
<li>本以為摸到邊際的財務狀況持續接受考驗。之前作好的財務規劃,在達到自己預期的數字之後,應該要安全無憂,<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08/nomad-wk-19/">三個月或半年回顧</a>一次就好。 目前buffer 雖然已經延長為2年 (也就是說,在2年內我不會有財務的困擾),但心裡的踏實感卻沒有如預期地持續著。<br />
<br />
其一是因為心魔,看著其他人在賽道上努力地往前跑,看著那些買房/炒房的人,口中吐出的數字。總是會覺得就PR 來說,自己的身上的數字是會逐步地下降的。就像在看成績時,有時看的並不是成績的數字,而是排名。「夠了就好」跟「我想落在前OO%」的競爭還是會在不經意時湧上心頭。<br />
<br />
其二是因為通膨,在財富增長的同時,其實開銷也是隨著通膨繼續上升的。這不免讓我自己擔心,在時間的複利之下,未來的開銷會如我所預期的那麼少嗎?而且在有buffer的干擾之下,其實不太能感受到開銷對於帳戶數字的影響的。也許,我應該在幾個月後試著把buffer 移除,真的好好感受一下原始財務運作所帶來的心理壓力。<br />
<br />
其三是這一兩個月的開銷數字雖然維持在預估的範圍內,但這種生活並不是「買東西不看價錢」/「肉燥飯加魯蛋不用思考」的那種,有時一樣會告訴自己為什麼要把心思放在這種事情上?如果跟同學一樣多做個5、6年,應該可以減輕這方面的煩惱吧?亦或是,那筆錢可以拿來做末來潛在的大筆開銷。</p>
<p>總之,不管是客觀的風險還是自己的心魔,在回顧自己的bucket list時,財務規劃類的項目雖然多打了好幾個勾,但是心裡的疑慮依舊沒有減少多少。</li>
<li>在人際類與孩子相關的項目達成不少,應該是<a href="https://blog.serv.idv.tw/2024/09/nomad-wk-20/">暑假兩個月的哇哇叫大作戰</a>有了很讓我滿意的成果。套一句類似的話「時間並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了你想要的回憶」。<br />
<br />
十年後,這兩個月的回憶在孩子的心目中還有留存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自豪地說,在我心裡一定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當我看著小平安在讀他的生日卡片時,眼角的淚光,我相信他一定同意,我們倆是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的。所以即使遠行的計畫被擱在一旁,但時間還是沒有虛度…</li>
</ol>
<p> </p>
<hr />
<h2>熱量赤字</h2>
<p>利用熱量赤字來減重的專案進入第三週。使用 myfitnesspal 也愈來愈順手。不過與其說體重有明顯的改變,不如說對於各種日常食物的熱量有全新的認知。每隔幾天就會發現「喔!原來這樣吃的熱量這麼高」,也慢慢找出又具有飽足感、合理營養素,熱量卻不高的組合。<br />
<br />
要花費的是…時間。不過正好我有多的時間可以準備,所以慢慢地就掉進了自己準備餐點的坑中。不過和過去煮菜不一樣,這次的料理比較「科學化」一些。份量、成份、烹煮方式都有限制的情況之下,小電子秤從櫥櫃的深處被放了的餐廳的平台上;料理溫度計和感溫槍也添購了;冰箱裡多了一區存放更多醬料和預先處理食材的區域;記帳軟體內也新增一個「料理」的分類。如果好玩,也許我會先栽進去,再試試看讓孩子一起進來「自己準備食物」的新世界吧。</p>
<p> </p>
<hr />
<p>下週要準備新的行程了,如果順利的話,兩週後又可以完成清單上的一個新項目。真不知會有什麼跟預期不一樣的生活衝擊,期待。</p>
]]></content:encoded>
<wfw:commentRss>https://blog.serv.idv.tw/2024/09/nomad-wk-24/feed/</wfw:commentRss>
<slash:comments>0</slash:comments>
<media:content url="https://blog.serv.idv.tw/wp-content/uploads/2024/09/54025847872_ae52e49633_h.jpg" medium="image"></media:content>
<post-id xmlns="com-wordpress:feed-additions:1">7612</post-id> </item>
</channel>
</rss>
<!--
Performance optimized by W3 Total Cache. Learn more: https://www.boldgrid.com/w3-total-cache/
Page Caching using Disk
Minified using Disk
Database Caching 55/77 queries in 0.049 seconds using Disk
Served from: blog.serv.idv.tw @ 2024-11-22 13:05:11 by W3 Total Cache
-->